互联网思维:商业模式的颠覆与重塑

关键词:  日期:2020-08-06 13:59:45  点击量:1408

 

封面语:

互联网思维让企业经营管理更简单、更加高效,数据让企业如虎添翼。

互联网思维是商业生态系统的DNA,企业商业模式是互联网思维的外化。

“互联网+”、“智能+”催生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形成互联网思维的经济基础。

互联网思维决定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模式、实现路径与发展策略。

产业互联网驱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拥抱互联网思维是我们唯一选择。

用户价值是互联网时代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内容。


封底语:

华为成功的关键是矢志不渝为用户创造价值。

                         任正非 华为创始人、CEO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马化腾 腾讯科技CEO

未来没有所谓的互联网企业,每个公司都将变成物联网公司。

              雷军 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可不是传统的一手交货一手交钱的赚钱模式。奥秘就在于羊毛出在猪身上。这就对企业提出一个要求,必须跨界,跨界才能赚钱。在互联网这个产业链,谁掌握用户,谁得天下。                                   

周鸿祎 360公司董事长

实现互联网化、数据化,在这基础上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些解决方案实现让整个我们产业的供给侧商家经营再上一个台阶,通过他们的效率提升、成本改善、服务创新,让我们的消费者享受更好的服务,推动整个产业发展。

王兴 美团网创始人兼CEO

产业互联网正在成为数字化产业与产业数字化的重要载体,是打通的大规模智能定制C2B商业模式的主要路径。

邬贺铨 中国工程学院院士

 

互联网新时代,唯探索者进,唯创新者强。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到消费升级、分享经济再到人工智能、区块链,时代的车轮越滚越快,稍不留神,风口就成谷底,一切都在不确定性中,一切也都在充满着希望。

从2001年首届未来之星评选至今十八载,已经有357家优秀企业进入“21未来之星排行榜。大浪淘沙,曾经的入选者有些已成长为行业巨头,如腾讯、百度、京东、360,它们引领着中国新商业的潮流;有些则逐渐成长为行业独角兽,如小米、滴滴,美团、大疆,它们代表着中国新经济的未来。我们要寻找的,正是那些在不确定中奋勇前进、在激情中保持清醒的初创企业,你们正是中国商业的新生力。2018年,我们再次出发,寻找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发现中国企业未来之星。

二十年前,产业格局泾渭分明,巨头们高筑护城河,各自在自己的领地精耕细作;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摧枯拉朽地冲击旧有的世界,所谓的护城河不堪一击。人工智能、共享单车、大数据、云计算......科技的颠覆力量超乎预料,科技的重建力量更超乎想象。泾渭分明的产业边界模糊了,创新者往往出现在结合部,竞争常常发生在意想不到的战场,市场格局已经发生巨变。

“熔时代”到来,留给创业者的市场空白已经不多,颠覆性创新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少,机会存在于缝隙之中。创新者往往像一炉滚烫的钢水,渗透、熔合不同的产业,从而建立新的产业生态。这将是“熔时代”的新常态。新兴力量如何与传统巨头共舞?未来的机遇在哪里?《中国企业家》每年发现 21 家可能成为未来领袖的未来之星企业。历经 16 年,336 家上榜企业,其领导人不乏马化腾、李彦宏、雷军、刘强东、王中军等如今赫赫有名的大佬,他们是推动变革的创新者,是不同时期的引领者,也是熔时代的商业缝合者。

互联网是一场新时代的技术革命,不仅改变了产业构成,而且催生出各种新产业。在这种环境下,新兴企业的产生对传统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例如,滴滴出行的大范围传播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而且优化了顾客和司机的交易模式,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这些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冲击都是巨大的。传统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再仅仅依靠于产品、服务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笔者的目的是结合互联网思维特质研究当今社会的商业环境,提出商业模式创新方向,以帮助传统企业打破生存僵局。互联网技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要结合互联网思维的特性来看待。大数据是互联网衍生出的、对人们生活方式以企业商业模式影响最大的产物。充分开发利用大数据,能够使得企业获取更多的利益,开拓更大的市场,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研究长尾理论可以分析得到互联网时代的市场与传统市场的差异,有利于企业市场定位更精准无误。互联网拉近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顾客和企业的关系越来越近,企业可以直接得到顾客的反馈,顾客可以得到相对应的信息,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普遍。

如果把时间拉得足够远,如何审视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改变甚至颠覆?如今,移动互联网的到来让这一趋势加剧,并进一步深化。当下的场景绝非十年前所能想象。发一条微博或者微信可以成就出一门生意,一个应用可以集合一个群体,人们从陌生到熟悉,因为时间、地点以及兴趣各种维度聚合到一起,信息流通的渠道无限丰富,信息流通的门槛被无限拉低……这些意味着,对信息控制、传播和解释的垄断权被消解之后,信息按照更有效率、更容易传播的方式进行重构,从而更便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通俗的说法,移动互联网浸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与此同时,传统IT、家电行业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包括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用友集团董事长王文京、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等行业企业家也越来越从互联网的角度思考。因为互联网无所不在,正重塑一切传统行业,这是人类正面临的大冲击。总之,一切关于新生或毁灭的预言都被证明是错误的,这个时代的真相是这样的:因为通讯技术革命带来的互联网思维,一切旧事物又将变成新事物。

那么,传统企业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战略转型,需要跨越新的轨道拐点。以淘宝、苹果为代表的新经济商业模式,正是在把用户时间与注意力作为稀缺条件的商业环境变化背景下,牢牢把握住了商业价值链中用户端体验黏着价值与应用内容端整合提供价值,并通过两类价值的有效互动,形成了企业商业价值的滚动放大。在传统企业面向移动互联网战略转型初期,规模化的用户注意力是最重要的。因此通过服务、游戏、社区等各种独具特色的应用快速形成用户流量规模,是跨越“用户高度黏着化”拐点的重点。这一穿越过程的真正挑战在于,企业必须通过应用的持续创新来维持、延长用户黏着时间与使用频度,或者把应用变为用户不可或缺的行为习惯。企业不仅要使用户数量规模化,更需要使用户行为长期化,这样才能在用户的时间份额中赢得一席之地,并为后续的发展形成基础。当一家企业能够成功地穿越“用户高度黏着化”拐点之后,由于新经济价值链要素的高度关联性,这时候需要企业的商业模式必须建立在对价值链的整体理解与运用上。换言之,这个阶段成功的战略或商业模式,往往都带有支持价值链各要素协同配合的显著平台性特征,我们把这个阶段需要穿越的拐点称为“平台化”拐点。如在淘宝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免费战略赢得了足够多的买家、卖家之后,进一步通过交易认证的支持服务、卖家的增值服务、买卖双方的内部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服务等等,使自己变成了一个庞大商业交易帝国的“操作系统”,通过组织、监管与支持这个市场的海量交易实现自身的价值,这同样是平台化战略的典型体现。

新经济时代高明的商业模式,往往是类似于吸星大法式的商业模式,也就是把自己作为基础平台,使自己的核心能力充分地嵌入到用户行为或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之中,在价值交换过程中“默默”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正是穿越“平台化”拐点的真正精髓所在。

传统企业的转型发展之路并不容易,其最不容易的地方在于,传统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需要同时行驶在工业经济与新经济两条不同的商业轨道上,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很容易地驾驭好两条轨道的平衡。一方面,传统企业必须保持并增强既有的传统优势,包括从经济发达地区到不发达地区的拓展、从城市到农村的拓展、从核心人群向低龄或高龄人群的拓展、从常住人口向非常住人口的拓展、从占有市场的大块份额到占据零散份额的拓展、从单一业务向多样化业务的拓展.....这些战法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证明是继续有效的,并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助力传统企业在工业经济轨道上渐行渐远。另一方面,伴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快速成长,伴随着战略转型的深度推进,传统企业将越来越深度地踏入新经济轨道。在这个轨道中,面临着许多与传统工业经济轨道完全不同的挑战,传统企业需要开启自己的再成长之旅,力争要掌握如何在应用层面实现对用户的长期深度黏着、要掌握如何把这种黏着转化为真金白银的收入、要掌握如何进一步打造对商业价值链与用户行为无所不在的支持平台、要在更广泛的产业范围内不断重新理解与再次定义自我。

稳健地行驶在两条完全不同商业逻辑的轨道上,传统企业注定会长期痛苦于规模化商业思想与新经济商业思想的“兼收并蓄”、痛苦于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的平衡协调、痛苦于新老业务的资源争夺、痛苦于两条轨道带来的文化冲突、痛苦于现代对传统的告别与承袭。在这样的彷徨磨砺中,完成自己的涅磐。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不能单单依靠传统观念的产品、价格变革的,它是与互联网思维相关的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生存与发展紧密相关的。企业要想有所突破,需要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加入互联网思维,以互联网思维建立企业的商业模式,使其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能够对抗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有更强的适应力。商业模式是建立在多种利益体的价值之上的,因此,企业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重塑,最重要的前提是增加企业效益。只有符合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最终才能找到一条适用于企业发展并且能适应环境变换的商业模式创新道路。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拭目以待!


立即购买

版權所有 深圳市文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0-2020 www.cai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4015361号